在當今數字經濟的大潮下,傳統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必選題,是傳統行業得以持續生存發展的必經之路。隨著數字化轉型的深入,為快速響應不斷變化的數字化轉型需求,大型企業建立自研團隊,從傳統的項目制轉型為產品制,也已經成為轉型中企業的共識。但自研團隊如何管理,如何讓人工成本高昂的自研團隊以最快的速度、最大化地實現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價值?這是所有傳統行業必須要面對和攻克的難題。
物業行業相比其他傳統行業,在數字化轉型方面更具挑戰性。
大多數傳統行業在數字化進程中轉型工作雖然繁雜,但變革基本仍然聚焦在單個垂直領域。而物業服務企業因為所涉及的領域較廣,每個領域又都是一個完善的垂直行業領域。物企如何在多個賽道同時發力,并根據企業自身戰略,以有限的投入快速實現轉型價值,是物業行業相對于其它傳統行業所面臨的獨特挑戰。
面對諸多挑戰,提升自研團隊的研發效能已經成為具備自研團隊的大型物企必須要思考的重要課題。研發效能的提升能促進轉型過程中“多、快、好、省”目標的達成,是保障企業順利實現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因素之一。
為更好地實現多快好省,融創服務自研團隊實施了“三板斧”策略,引入更加科學的團隊管理方法,搭建能夠快速響應需求的研發運維體系,推出全周期軟件產品線上化交付管理流程,完善數字化交付管理體系,提升研發團隊的交付能力和信息數字化管理水平,進而實現用科技為業務賦能,提高組織整體研發效能!叭甯辈呗跃唧w表現如下:
制定業務方與技術團隊的溝通策略,打破組織間的溝通壁壘,實現組織級目標對齊、共擔共贏,以量化業務價值的實現作為成功標準和指導決策,并周期性進行目標達成情況的復盤,確保整個技術與業務團隊力出一孔。
加強研發管理,定義全流程研發體系,完善研發制度,實現端到端研發流程的規范性。針對自研團隊管理,采用了業界最先進的敏捷研發管理模式,高效地實現自研團隊間的溝通、合作、交付與復盤。
統一項目管理協作平臺,規范化各種共享協作工具,進一步提升研發團隊的協作效率。建立透明完善的研發效能度量機制,從團隊成熟度、研發效率、內外部質量、用戶體驗等多個維度透明團隊現有研發效能現狀,及時、客觀地識別問題,持續提升研發效能。
將項目制交付轉變為產品制交付,強制將大需求拆解為小需求。執行周期長達數月的項目也從項目結束后一次性交付上線,變為每兩周交付一次最具業務價值的功能,讓業務團隊更早使用軟件產品,產出業務價值。過程中再根據業務使用反饋,及時調整產品功能。
加強業務需求管理,提升數字化團隊的產品經理能力與業務團隊的數字化對接人能力。產品經理與數字化對接人共同梳理需求并進行價值判斷,根據業務價值和開發成本判斷優先級,在確保業務需求合理性的前提下,最高優先級的需求先上線。
在縮短產品上線周期的同時,穩定上線速率。在上線速率穩定后,團隊形成穩定的工作節奏,業務需求以穩定的速率進入到研發周期,研發團隊以穩定的節奏進行開發,產品負責人可更準確地對產品功能上線進行排期和管理,團隊工作節奏緊張而有序。隨著團隊交付節奏的穩定,上線周期也逐漸縮短,形成正反饋。
將質量保證理念貫穿于整個研發生命周期,確保交付到客戶的產品,是“好用的”產品。制定了相應的質量指標,不僅關注產品上線后的質量,還把保證交付質量的措施融入到研發全流程中的每一個環節,在需求分析、設計、編碼、發布等各關鍵環節,設立需求評審、設計評審、代碼復查、代碼掃描等制度,讓團隊在每個環節都可以高質量的交付,有問題提早發現,確保用更小的成本修復問題。進一步提升產品質量,制定合理的測試自動化指標,極大地節省了手工測試的人力成本,提升產品質量。
搭建效率更高的研發運維一體化交付流水線(DevOps Pipeline)。傳統研發模式下,產品上線完全靠開發人員手工操作,效率低下且容易出錯,影響產品功能和用戶體驗。搭建研發運維一體化交付流水線后,產品上線過程變得更加簡單,基本實現了“一鍵自動部署”操作,從根本上解決了人為操作可能帶來的失誤。另外,在流水線中還加入了質量閥門與安全閥門機制,即通過流水線上線的產品都會經過自動化質量檢測與安全掃描,進一步確保交付到客戶手中的產品是“好用的”產品,且符合安全機制,確保產品使用安全性。
打造全面可靠的運維監控體系,提前識別可能會產生事故的風險并及時處理。為進一步確保產品上線后的服務質量,制定了產品服務分級標準(SLA),并通過自建的全方位運維監控體系實現對基礎設施、服務中間件以及應用程序的實時監控。團隊對監控中發現的各種異常及時處理,在用戶未受到影響前,對問題進行及時修復,保證業務不受影響。
全面可靠的運維監控體系
持續進行技術革新,最大化節省人工成本。在合適業務場景中,選擇更快更簡單的低代碼開發,研發效率提升10倍以上;使用跨平臺的新技術框架,一次開發,多個平臺部署,研發成本節省至少50%;支持創新型業務線的產品通過與SaaS平臺對接,快速搭建功能,節省自研開發投入數百萬元;通過建設業務中臺與數據中臺,搭建可復用的通用能力,更快地適應業務變化與創新要求;通過應用從私有化部署遷移到公有云,在提升研發效率和應用程序穩定性、可擴展性的同時,降低了服務器硬件成本以及后期運維成本。
對研發效能的提升進行數字化、可視化管理,包括產品質量、交付狀態、監控狀態、團隊成熟度、工作量、量化價值目標以及實現進度等等,讓整個團隊明確目標進度,及時持續的提升。
自研團隊成熟度數字化看板
隨著“三板斧”策略的大力實施,融創服務集團數字科技中心在一年左右的時間,從零開始搭建了將近120人自研團隊,同時在研發效能提升上取得了一系列多、快、好、省的關鍵成效,帶動了核心業務的數字化轉型成果。
平均需求研發周期由3個月縮短到2周,平均每個團隊每月發布上線3-4次,平均每次部署時長縮短80%;
平均每月交付130+大型需求,同時支撐9大業務線的30+個產品的研發;
自研團隊研發成本低于外包30%,產品穩定性與性能提升10倍;
自動化測試覆蓋率從0提升到85%,手工測試時間至少縮短60%,產品缺陷數量下降90%;
通過全方位監控,全部產品滿足產品分級服務標準,故障問題定位從人日級別提升到分鐘級;
各種技術革新的應用為數字化轉型節省了數百萬研發成本。
自研團隊研發效能的提升最終目的還是促進企業的數字化轉型。融創服務的數字化轉型在過去的一年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對客App月活躍率相對年初提升50%,次月留存率超過50%;
線上運營活動帶來收入貢獻從年初25%提升至45%;
智慧社區產品建設,自研人行、車行、EBA產品成本降低70%~90%;
設備設施精益化管理,巡檢效率提升40%;
招采系統上線后,人工成本節約至少54.4人天/年;
收入合同管理功能升級,平均處理效率提升30%,每大區每月節省4人天工作量;財務核算自動化過賬及月結,工作量節省2.3人天/月;
實現資金全生命周期管理,資金集中率高達78.2%,提升資金利用率。
來 源: 融創服務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