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基本情況
蘇銀產業園是江蘇、寧夏兩省區黨委、政府,蘇州、銀川兩市市委、政府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新時代發展理念,特別是區域協調發展理念所采取的重大舉措。園區2018年11月18日正式開園,2019年1月30日,蘇銀產業園正式獲批寧夏首家自治區級高新技術開發區。總體規劃面積53平方公里,按照“東西合作、政府主導、市場化運營”的原則統一規劃、分期開發。
銀川蘇銀產業園發展有限公司是中新蘇州工業園區開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蘇州工業園區開發主體、上市公司601512)的控股子公司,作為蘇銀產業園的開發主體,負責借鑒新加坡和蘇州工業園區經驗,著力于園區規劃提升、招商引資、軟件轉移等重要工作。
02體制創新
借鑒蘇州工業園區成功經驗,按照“小政府、大社會”要求和扁平化的管理模式,優化組織機構和管理運行體系,建立精簡、統一、效能的簡約化管理新模式。
蘇銀產業園管委會為行政管理主體。蘇銀產業園管理委員會,為銀川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機構,負責園區行政管理工作。由蘇州工業園區派駐干部掛職,充分借鑒蘇州工業園區開發建設經驗,強化產業協作、做實共建項目,助推產業轉移和協作。
蘇銀公司為開發主體。由中新集團、宏泰集團和濱投集團合資組建的銀川蘇銀產業園發展有限公司,作為蘇銀產業園的開發主體,負責借鑒園區運營經驗,著力于園區規劃提升、招商引資、軟件轉移等重要工作。
充分授權,獨立運作。園區享有“一級財政、一級金庫”,實行獨立的財政預決算體制,享有財政收入征管權限、預算外財政征收使用權限及獨立的預算編制和國庫管理權限。園區實行封閉式管理,銀川市直部門以“授權委托”和“授章(2)”兩種方式,將與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的職能授權蘇銀產業園對應內設機構,蘇銀產業園享有地市級經濟管理權限和審批權。園區設立“一站式服務中心”,做到一站式審批,保證“園區事情園區辦”,打造親商服務型政府。
03發展歷程
2018年8月,銀川市政府與蘇州市政府簽署《全面深化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2018年11月,蘇銀產業園正式開園。
2019年1月,自治區印發《關于認定蘇銀產業園為首家省(區)級開發區的批復》。
2019年6月,自治區印發《關于加快蘇銀產業園開發建設的若干意見》。
截至2020年12月底,園區新增注冊企業達280家,累計落地項目64個,總投資72.9億元。這些項目中,有33個來自東部地區,占比52%。
04總體規劃
總規劃面積約53平方公里,其中景城36平方公里,橫城10平方公里,橫山7平方公里。園區采取行政主體與開發主體并存運行的新型園區開發模式,由中新蘇州工業園區開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宏泰發展有限公司與銀川市國有投資平臺共同組成開發主體,按照“統一規劃、分期開發”模式,統籌推動園區規劃、基礎設施建設、招商、運營等工作。
05產業規劃
06發展愿景
爭取經過十年左右的努力,將蘇銀產業園建設成為一個高科技、生態型、綜合性的產業新城,成為“東西協調發展的示范區、產城融合一體的示范區、園區經驗復制的示范區、服務'一帶一路'的示范區”,為建設“綠色、高端、和諧、宜居”的美麗新銀川做出貢獻。
07產業優勢
【醫療健康產業】
發展現狀:
寧夏共有規模以上醫藥企業17家
國內重要發酵類化學原料藥生產基地
主導產品:硫氰酸紅霉素、泰樂菌素、維生素B12,產量分別占全國40%、60%、40%。
發展優勢:
環境優勢:寧夏水資源豐富,氣候干燥涼爽、雨雪較少,環境污染相對較輕,天然雜菌較少,非常適宜發展生物發酵類產業,發酵過程不易染菌,有利于工藝條件控制;
寧夏現有電石企業26家,下游產品雙氰胺產能每年40萬噸,可制成胍類產品向醫藥產業繼續延伸,形成鹽酸二甲雙胍等降血糖藥。
【電子信息產業】
發展現狀:
寧夏創新驅動戰略實施、工業結構調整、互聯網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年均保持兩位數增長;
全區信息服務類企業500多家,新三板上市15家。
發展優勢:
電力成本優勢:作為全國人均電力裝機容量最高的地區,寧夏電力資源豐富,是全國電價最低的省份之一;對電子信息行業實行電力直接交易和差別化電價補貼政策,適宜發展光伏制造鋰電池材料、電極箔、工業藍寶石、電子材料等對電價敏感產業;
龍頭企業帶動:光伏企業(銀川隆基硅材料、寧夏協鑫晶體科技);鋰電池企業(杉杉能源);工業藍寶石企業(天通銀廈新材料)等。
【先進制造產業】
發展現狀:
寧夏共有規模以上裝備制造企業157家;
規模以上裝備制造企業工業總產值502億元,工業增加值123億元;
主要產業:儀器儀表、鑄件鑄造、數控機床、礦山機械、精密軸承、新能源裝備等。
發展優勢:
資源優勢:寧夏擁有豐富鋼鐵、鋁、鎂、錳等資源,有利于高端鑄造等產業延伸產業鏈,減輕制造成本;
化工裝備制造產業:蘇銀產業園位于中國能源化工金三角區域內,該區域化石能源儲量占全國47.2%,近年來煤化工產業發展迅速,化工裝備需求量大,市場前景廣闊。
08政策支持
政策支持:
工業用地指導價 8.4萬元/畝。
重點鼓勵主導產業,通過獎勵,最高可為企業降低拿地成本 60%以上;
開工到投產未超2年,固投超1億元,畝均投資強度達標,可按實際到位固投額1%給予獎勵,最高不超過2000萬元;
給予公用事業配套補助,不超過各項接口費的60%,最高不超過 500萬元。
財稅支持:
重點鼓勵主導產業,最高可享受3免3減半財稅獎勵政策。
人才科技支持:
1.科研資金投入提供支持最高30%。
2.區外高新技術企業來園區30萬元資金支持。
3.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50萬元資金支持。
4.企業獲得授權的專利,給予首筆銷售5-10%作為新產品獎勵。
5.技改投資500萬元以上,給予20萬元獎勵;技改投1000萬元以上,給予 30萬元獎勵;技改投資5000萬元以上,給予50萬元獎勵。
6.對入駐園區企業的高管人員,補貼個人所得稅地方留成部分。
廠房租賃支持:
1.提供不超過3年租金補貼。
2.根據產業性質、投資規模、稅收貢獻等,給予企業一次性入駐補貼。
09發展成果
10配套設施
商業住宅、教育院校、標準化廠房、社會服務機構齊全。
來 源: 寧夏第一財經
編 輯:liu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