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復工潮的到來,各寫字樓宇的物業管理處喜憂參半,既為企業復工復產感到欣喜,也為上下班高峰期的感到壓力山大。
為做好企業復工防疫工作,各寫字樓都在嚴把入口關,在大廈入口處設置檢測點,做登記、掃碼“i深圳”、詢問近14天行動軌跡、派發紙質通行證、測溫,一個動作不少,全部合格才敢放行。但這套流程下來可沒少花時間,加上遇到上下班高峰,物業管理處可不淡定。
使用電子通行證加測溫 上班通行流程不超10秒鐘
為解決這一難題,樟坑社區黨委再次依托“科技防疫”,緊急上線企業版“樟坑社區電子通行輔助系統”,大大減輕寫字樓宇復工壓力。該系統將各企業提交的且經由物業公司及工作站審核后的員工信息錄入,確保系統數據庫中的人員名單都是經疫查通查驗的非隔離人員,且已注冊“i深圳”、核驗過近14天行動軌跡的人員。再通過員工個人申請進行電子證發放。此外,該套系統還自帶上下班錯峰出行調節功能,非常接地氣。
2月24日上午,該系統率先在樟坑社區藍坤大廈試用。“滴!”隨著清脆的掃碼聲響起,第一個憑借電子通行證進入大廈的職員順利誕生。使用電子通行證加上測溫,整個流程不超10秒鐘即可完成,大大提升了放行速度,該套系統一經使用,立即受到轄區寫字樓追捧。
藍坤大廈現進駐企業178家,已完成復工報備的企業30余家,截至23日晚審核可上班員工200余人。為迎接這200余人的復工,藍坤大廈連續加班幾天,收資料、制作紙質通行證,工作量非常大。“這套系統真是我們大廈的及時雨。社區黨委為我們提供了這套電子通行系統,只用半天時間就幫我們實現了電子化管理,完成了我們好幾天的工作量。”藍坤大廈物業公司王經理如是說。
毗鄰北站的“全”城中村小區 先后開發“三系統”利用科技防疫
記者了解到,疫情發生以來,樟坑社區充分發揮科技的力量,用科技手段助力社區抗疫。全是城中村小區,沒有花園小區,超6.3萬人的管理人口。這個毗鄰深圳北站的“全”城中村社區面對嚴峻的疫情防控形勢。
尹海龍是深圳市意思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也是樟坑社區聯合第一黨支部委員。1月29日(大年初五),在湖南老家過年的尹海龍接到黨組織動員令,希望他短時間內組織開發一套智能系統用于社區疫情排查。尹海龍二話不說,欣然接受了這個任務,并迅速組織分散在海南、湖南、江西、福建等地過年的系統開發團隊骨干成員,克服種種困難,與時間賽跑,奮戰五天、四個通宵,終于開發出樟坑社區防疫排查AI系統。
該系統對樟坑社區所有人員信息進行登記,包括現住樟坑的、離深過年即將返深的或在樟坑工作、探親訪友的等等所有進出樟坑的人員,一律要求掃碼如實登記申報個人信息,系統將對個人信息進行識別,標注是否為“B類”管控人員,且有顯示解除觀察期倒計時功能。凡進出戶外測溫點,除測溫外,所有進出人員一律掃碼,并向工作人員展示掃碼結果,如顯示為B類人員的,勸回居家觀察。如當次測溫高于37.3℃,立即記錄在其個人信息中,系統自動標識為B類人員,要求居家觀察14天。通過這個系統,實現對所有B類人員的嚴格管理,隨時掃碼隨時發現,減少脫管的風險。
系統于2月3日正式上線,不到一天即錄得轄區近7000名群眾防疫個人信息。該系統上線后,深受一線網格員及數據統計員好評,認為該系統大大減輕了一線人員的工作量,極大提高效率。
此后,樟坑社區又根據防疫形勢的變化,結合街道要求城中村、小區實行通行證管控制度的精神,聯合尹海龍團隊,結合樟坑實際開發“樟坑社區電子通行證輔助系統”,居民提前在該系統申請“電子通行證”。2月27日以后全面實施(除特殊人群外)憑“電子通行證”出入社區,60歲以上老年人及無智能手機的特殊人群可繼續憑“紙質通行證”+身份證進出。
同時,社區針對企業復工復產,推出的企業版電子通行系統,也已于近日開始在藍坤大廈投入使用。接下來,樟坑社區黨委將面向轄區所有寫字樓,推廣使用電子通行輔助系統,科技助力轄區企業復工復產。
來源:龍華新聞
編輯:kok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