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三季度,上海辦公樓市場錄得2個新項目交付,分別是世博板塊的世博天地T2,以及前灘板塊的前灘尚,共計體量11.6萬平方米。
本季度市場延續上季度緩步復蘇態勢,凈吸納量環比微升6.7%至10.0萬平方米。前三季度累計凈吸納量達27萬平方米,已超越去年全年水平。整體空置率環比微降0.1個百分點至22.4%。
從行業需求來看,金融業連續三個季度領跑市場,占比達23%,主要受到保險和基金公司的需求推動;TMT上升至第二位,占比22%,增長動力源于人工智能以及數字解決方案類企業的旺盛需求;消費品零售業位列第三,占比15%,快消及時尚品牌的擴張成為其主要驅動力;專業服務業排名第四,占比11%,主要受益于法律和咨詢公司的搬遷擴張需求;值得關注的是,交運倉儲行業本季度躋身前五,占比達5%,這一變化釋放出物流、電商及進出口貿易持續向好的積極信號。
從區位表現來看,本季度五角場躍居首位,主要來自字節跳動集團的擴租以及部分消費品零售企業的搬遷需求;淮海中路位列第二,增長動力來源于保險等金融公司的推動,其中太平洋新天地中心在本季度最為活躍;陸家嘴排名第三,以金融和專業服務類企業的搬遷需求為主,尤其是板塊內部流動較為活躍;虹橋板塊位居第四,制造業和專業服務類企業的活躍度保持高位;南京西路位列第五,奢侈品零售行業及金融行業構成其核心需求來源。
租金方面,第三季度全市租金報價環比下跌0.8%至每月每平方米244.9元,有效租金下跌2.3%至每月每平方米170.4元。受新項目持續入市的影響,租金水平短期內仍將承壓。
2025年第三季度,新天地東臺里8.8萬平方米商業體正式開業,以街區式空間設計重新定義商業體驗。新項目通過融合品質餐飲、運動品牌全新形象店與及沉浸式夜經濟業態,實現公共空間利用率提升,重新定義了零售空間的社交與體驗價值,推動商業地產從封閉空間走向城市融合的新趨勢。
新項目入市推動全市凈吸納量達5.1萬平方米,但空置率環比微升0.2百分點至8.8%。核心商圈存量項目延續品牌調整趨勢,租金水平小幅回調至每天每平方米31.7元,市場呈現結構性調整特征。
當季,零售品類以68%的占比主導市場需求,其中運動戶外類表現尤為突出,在服飾細分領域(占零售需求38%),品牌升級趨勢顯著。成熟品牌如The North Face在港匯恒隆廣場升級形象,并于新天地東臺里開設高級全品類店,顯示其多層級市場策略。新晉品牌如Popbasic于世紀匯廣場開設中國首店,Oneup中國首店則隨著新天地東臺里一齊亮相。
在情緒經濟驅動下,玩具禮品與珠寶飾品成為亮點。毛絨玩具(如Mchugs)、黃金飾品(如老鋪黃金)及香氛品牌(如Aesop、Sabon) 積極在核心與非核心商圈開設首店或快閃店,顯示此類提供情感價值與個性表達的品類,正通過首店經濟+場景化體驗的組合策略,在主要商務塑造品牌勢能,同時借助快閃店模式精準、形成差異化競爭壁壘。
餐飲需求位居第二,占比28%。地方特色菜系,尤其是云貴川風味的中餐品牌持續擴張。同時,夏季催熱了冰淇淋消費,意大利Gelato品牌Stecco Natura等新店開業。此外,中式茶飲與酸奶品牌(如樓下酸奶、隱入茶山)延續拓店勢頭,遍布各層級商圈。
三季度共有三個新項目入市,共計36.6萬平方米,分別是普洛斯桃浦智慧冷鏈產業園一期(雙層坡道庫),面積7.4萬平方米,EQT青浦物流園(三層坡道庫),面積8.5萬平方米,普林智創綠谷奉賢南產業園(雙層坡道庫及三層混合庫),面積20.7萬平方米。
上海宏觀經濟繼續穩步復蘇,上海出口前八月同比增長10%以上,同時工業總產值及消費增速回升至4%左右,呈現出全面的復蘇。在良好的經濟形勢下三季度倉儲市場錄得13.6萬平方米凈吸納,普洛斯桃浦智慧冷鏈產業園幾乎滿租入市,主要租戶包括超市及食品飲料。除了普陀區和青浦區需求增長外,閔行區通過“以價換量”錄得小面積去化。國補效應退潮帶來部分短租退租,金山區本季度錄得負吸納。行業結構來看,三方物流依然是最大的新租主力,占比48%,和上季度持平,制造業租戶積極擴張,占比大幅提升至42%,主要租戶來自醫療器械和半導體企業。
全市空置率環比小幅上升至29.0%,其中青浦區實現連續三個季度空置率下降,除嘉定、青浦、金山和臨港空置率高于25%,其他區域空置率均低于25%。租金環比跌幅收斂至4.3%,租金報價跌至每月每平方米37.7元。其中前期跌幅較大的子市場如金山和青浦環比跌幅有所收窄,靠近市中心的子市場如閔行租金補跌,浦東機場板塊、臨港和普陀報價穩定。
2025年第三季度,張江科學之門東塔交付,新增17.5萬平方米的優質供應。科學之門是張江科學城的標志性超高層建筑,垂直布局科研辦公、商業文化與酒店等多功能空間。隨著雙子塔全面啟用,張江科學城正式邁入科產城融合發展的新階段。本季受新增供應影響,季末全市凈吸納量收窄至5.7萬平方米,空置率上升至24%。
在行業需求方面,TMT行業以22.8%的比重持續引領市場需求。其中,半導體芯片行業受政策支持而表現尤為活躍,技術突破與國產替代推動上海半導體產業向高端化和自主化發展。此外,系統解決方案和人工智能領域的租戶也展現出擴張趨勢。消費品零售位居第二,占比21.0%,在漕河涇有總部搬遷需求。第三方辦公以15.5%的占比位列第三,交運倉儲占比10.7%。總體來看,前三季度市場的累計需求主要集中在TMT及制造業,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這表明在政府專項基金和資源傾斜的影響下,TMT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正在系統性地推進,為市場注入了新的動力。
對比各子市場表現,金橋,漕河涇與張江的租賃需求帶動了全市去化,分別占比32%,29%和20%。金橋受益于第三方辦公與消費服務業租戶的搬遷需求,漕河涇則受到消費品零售企業的總部搬遷推動,而張江吸引來自TMT(半導體/芯片)和生物醫藥等領域的企業入駐。 整體而言,各子市場的租賃需求顯示出溫和回升的趨勢,但去化水平仍然偏低。考慮到全年供應壓力,租金優惠和補貼政策仍然是吸引租戶的主要策略,因此,季末全市平均租金報價環比下降1.1%,降至每月每平方米132.8元。
2025年三季度,上海物業投資市場共錄得25筆交易,交易金額共計111.0億,環比上升40%,同比下滑44%。市場活躍度較上季修復好轉,投資者對穩健現金流的追求已成為驅動交易的核心邏輯。
辦公樓交易以60%的交易筆數占比重回主導,商務園區物業交易表現活躍,季內成熟板塊與新興區域均實現成交,新能源、科技與消費行業自用買家積極購置獨棟物業以滿足企業發展需求,國資背景開發商則通過布局商務園區積極推動產業資源導入;本季企業買家收購商辦物業的多筆交易順利落地,有效兼顧了辦公自用與資產配置的雙重價值。零售物業交易占比16%,主要以個人買家為主,交易標的多為帶有租約的商鋪或社區商業。此外,長租公寓與綜合體交易各占8%,投資者仍偏好地處核心區位、穩定運營且現金流充沛的優質資產。
本季度投資型交易金額占比超過八成,顯示市場投資屬性濃厚。買家方面,地產公司與企業買家成為主力,交易金額分別占比38%和25%,均聚焦辦公樓資產;個人買家在小體量物業交易中持續發揮活力,季內貢獻11%的交易金額,法拍仍是其較為普遍的交易方式。
來 源: CBRE世邦魏理仕